原标题:成渝携手打造中国经济“新动力源”
在中国的版图上,地处西南地区的重庆、成都“双星闪耀”。以重庆、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,地处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,拥有约1.2亿人口和近7万亿经济总量。
今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,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。近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审议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。
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,正逢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在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,我国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、粤港澳、京津冀之后的“第四增长极”,进而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,将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问题,助推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
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审议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,并强调成渝地区要“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”。
打开中国地图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,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,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。统计数据显示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用2.8%的土地聚集了约18%的人口,贡献了约38%的GDP。
“国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,目的就是要将地处西部的成渝地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、粤港澳、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。”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、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说。
从地图上看,成渝地区如果能与东部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,将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,形成“北有京津冀,东有长三角,南有粤港澳,西有成渝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。
姚树洁说,这将有助于梯次实现先进生产力的有效牵引,不仅将有力撬动西部地区发展,有效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问题,也将有效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。
那么,国家为何选择成渝?
经济基础方面,成渝地区拥有重庆、成都两大国家级中心城市,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,经济总量占西部比重达33.25%,成为继沿海三大增长极之后最大的区域经济体。今年前三季度,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,重庆、四川经济增速分别为2.6%和2.4%,在全国位居前列。
同时,在产业基础、基础设施、科研教育、对外开放等方面,成渝地区均在西部保持领先地位。如,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,成渝地区已形成“芯、屏、器、核、网”世界级产业集群,产能约占全球1/3。
区位优势方面,成渝地区承东启西、联通南北,是“一带一路”“西部大开发”“长江经济带”多项国家战略的交汇区,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,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……
协同发展方面,成渝地区已探索多年并已积累一定经验。如,2015年重庆和四川签署《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》,决定将推动交通、信息和市场三个“一体化”;同年,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,通行时间约1.5小时,成渝“双城生活”成为现实;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》;2018年,川渝签署《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》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等。
构建高质量内循环体系
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。
“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相互关联的终结,但各国转向国内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。”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说。
近年来,受东南亚、南亚等新兴国家崛起、少数国家奉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,全球供应链、价值链加速迁移和重构。在长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,部分沿海外向型企业选择向国外转移。
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看来,只有按照“资源、劳动密集型——资本密集型——技术密集型”的产业梯度转移顺序,将沿海的制造业更多留在西部大后方,跨越“胡焕庸线”,激活西部地区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,才能形成更高质量的内循环体系。
“如果说外循环的经济中心是长三角,则内循环的经济中心当仁不让的是成渝双城。”姚树洁表示,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龙头,以及拥有承东启西、联通南北的区位优势,完全有能力承担起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,进而激发西部地区内需潜力。
采访中,有专家谈到,从全球范围看,一直存在着“拉美资源——中国制造——欧美消费”的产业链三级分工体系。未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崛起,这一分工体系将有可能在我国实现“内部化”:中西部地区扮演“资源地”和“生产地”的角色,东部沿海地区扮演“消费地”的角色,以此重塑全球经济地理格局,推动我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成渝地区长期扮演着战略大后方的角色。如,二十世纪60年代,新中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,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(含重庆)以广阔的战略纵深成为国家“三线建设”布局的关键所在。1965年到1978年,全国工业投资的1/8、国防军工投资的1/4集中到四川,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重要贡献。
“成渝地区形成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,可以大大拓展我国战略回旋空间,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,巩固国家战略安全。”汤继强说。
拓展外循环的新空间
每天凌晨时分,重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,一列满载电子信息产品、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,驶向德国杜伊斯堡;几乎同一时间,300余公里外的成都青白江国际陆港,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也迎着朝阳,驶向波兰罗兹。
2011年3月、2013年4月,重庆和成都分别开行中欧班列,极大地缩短了成渝地区与欧洲市场的时空距离,改写了中国对外开放版图。
截至目前,重庆、成都累计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突破1万列,占全国中欧班列总开行量的40%以上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在全球海运、空运受阻的情况下,中欧班列在运输国际救援物资、疏运积压国际邮件等维护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。
不只是中欧班列,成渝还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发起者、推动者和运营者。2017年9月25日,由重庆联合贵州、广西、甘肃打造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首发,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,比传统的“重庆-上海-新加坡”线路运输时间缩短15天左右,并实现“一带”与“一路”的无缝衔接。
作为西部地区最快捷的出海通道,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个港口,并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快速发展。今年前三季度,铁海联运班列、跨境公路班车、跨境铁路联运班列开行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09%、154%和171%。
如今,依托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,地处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,已从内陆腹地变身为开放前沿,承东启西、联通南北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。
从地图上看,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区形成联结点——向东,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“一带一路”与长江经济带的衔接;向西,中欧班列可从成渝直达欧洲各国;向南,成渝直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常态化运行;向北,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。
“在我国向东开放面临风险挑战的背景下,成渝地区已成为我国面向欧亚大陆的向西、向南开放的窗口。”李敬说,这有利于我国利用欧洲的技术、中亚的能源等优势资源,打通南亚、东南亚的市场,推动我国形成“东西双向互济,陆海内外联动”的开放新格局。
成渝地区的外贸数据,印证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。受疫情冲击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.7%,而重庆、四川进出口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1.4%和22.7%,远超全国增幅。
“成渝地区依托稳定可靠的国际物流大通道,将中亚、南亚、东南亚、欧洲及中国西部、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外市场紧密联系起来,将为新一轮外循环拓展出新空间。”汤继强说。
(文章来源:经济参考报)
(责任编辑:DF524)
郑重声明: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开门红!茅台站上2000元 |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一万 |
时隔近两个月 沪深两市 | 沪指午后涨逾1% 创业指 |
创业板指涨逾4% | 沪深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 |
最新!2021年来了 这二 | 机构调研 | 永太科技: |
50股创历史新高,大数据 | 经济向好叠加气温偏低预 |
年内335股创新高 逾九成 | 热门次新股止步6连板 机 |
我们研究了今年714只创 | 5368亿!又一个巨头诞生 |
龙虎榜:3.3亿元抢筹洛 | 阿里最新动作!联手上汽 |
集齐了!20家券商年度策 | 社保与QFII连续五个季度 |
招商宏观谢亚轩:2021年 | 安信证券:A股的春季行 |
天鼎证券:2021年的开年 | 和信投顾:2021年A股行 |
详细测算:重磅房地产贷 | 现象级SUV!Model Y降价 |
A股画像(2020):00后 | 美、布两油涨超2% |
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混合1 | 日经225指数收跌0.68% |
比亚迪申请“基于无人机 | 全力服务国家重要战略部 |
安信证券给予青岛啤酒买 | 3年后又见券商资管拿下 |
上海以开放创新之姿 盘 | 央企供给侧改革见实效 |
“海创”筑巢引才助力新 | RCEP是区域化典范CPTPP |
五大首席横谈纵论:又是 | 二〇二一年你最关心什么 |
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什么 | 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叫停后 |
用系统思维推进市域社会 | 学历焦虑何以成为一种集 |
【宏观前瞻】关注美国1 | “一带一路”在疫情挑战 |
风险事件或引爆波动性美 | 复兴大坝争端谈判进行中 |
2020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 | 早盘内参:2021元旦档电 |
安徽合肥成功跻身“GDP | 中金宏观:预计4季度GD |
一则大消息闪崩近20%! | 2021年元旦档票房创新高 |
贵州茅台盘中站上2000元 | 迈瑞医疗最受追捧 去年 |